途网量升点公慧方司方元有46ee东科8047427b件4cf2-术4114学4000限径a655广软优心技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候选郎中陈时政奏请:“日本伊藤(博文)罢相来游中土……查伊藤既为日本维新之臣,必能识新政之纲领,知变法之本原……如才堪任使,即可留之京师,著其参预新政,自于时局更多裨益也。” 翰林院编修黄曾源奏陈:“建议之臣言联英、日以拒俄者,十之八九,而言和俄以疑英、日者,盖百不得一矣……是伊藤之益于新政者,不可知;而其为害于邦交者,已有不可胜言者矣”“为今之计,莫若就此和俄,以疑英、日之局而修补之”。
——据《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材料二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向严复询问变法对策。严对曰:“请皇上于未变法之先,可先到外洋一行,以联各国之欢,并到中国各处,纵人民观看,以结百姓之心。”
——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陈时政、黄曾源、严复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人的主张进行整体评价。
【答案】(1)[参考答案]陈时政:认为伊藤博文精通变法新政,主张任用伊藤博文参与维新变法;黄曾源:无法判断伊藤博文对维新变法是否有利,但在甲午战争中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反对联合俄国,制约英日;严复:主张光绪帝出国考察,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到全国各地调研,争取民心。
(2)[参考答案]三人主张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主张向日本学习,挽救民族危亡;三人的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主张变法图强,都体现爱国救亡的色彩;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存在幻想,无法清醒认识帝国主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本质;无论日本还是英国,他们的强国之路只可以借鉴学习,不可照搬,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救亡道路。
【解析】
慧方限径a655有46ee学软件4cf2途40f9公元优心方5efc根广东司方网量-术411442ba升点技科8047427b9b3fdfd7学4000【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查伊藤既为日本维新之臣,必能识新政之纲领,知变法之本原……如才堪任使,即可留之京师,著其参预新政,自于时局更多裨益也”得出,陈时政认为伊藤博文精通变法新政,主张任用伊藤博文参与维新变法。根据材料一“是伊藤之益于新政者,不可知;而其为害于邦交者,已有不可胜言者矣”得出,黄曾源无法判断伊藤博文对维新变法是否有利,但在甲午战争中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根据材料一“为今之计,莫若就此和俄,以疑英、日之局而修补之”得出,反对联合俄国,制约英日。根据材料二“请皇上于未变法之先,可先到外洋一行,以联各国之欢,并到中国各处,纵人民观看,以结百姓之心。”得出,严复主张光绪帝出国考察,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到全国各地调研,争取民心。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如才堪任使,即可留之京师,著其参预新政,自于时局更多裨益也”“为今之计,莫若就此和俄,以疑英、日之局而修补之”“请皇上于未变法之先,可先到外洋一行,以联各国之欢,并到中国各处,纵人民观看,以结百姓之心。”和所学知识可从三人主张的出发点、目的、影响和局限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如三人主张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主张向日本学习,挽救民族危亡;三人的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主张变法图强,都体现爱国救亡的色彩;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存在幻想,无法清醒认识帝国主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本质;无论日本还是英国,他们的强国之路只可以借鉴学习,不可照搬,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救亡道路。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