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考前必刷的9大易错易混点

2024年05月10日 浏览:

一、易错点1:有关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

1.(2023湖北T2A)蛋白质变性可导致部分肽键断裂( )

2.(2023山东T1A)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rRNA( )

3.(2022全国甲T1D)人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易出现抽搐现象( )

4.(2022河北T1C)细胞膜的流动性使膜蛋白均匀分散在脂质中( )

5.(2021全国甲T1A改编)酶、抗体、激素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

6.(2021湖南T1A)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

7.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碱基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 )

8.沙漠植物仙人掌的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

9.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等( )

10.生物膜系统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

1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都通过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 )

【参考答案】

1.× 蛋白质变性一般不会导致肽键断裂。

2.× rRNA由核糖体合成。

3.√ 哺乳动物的血液中Ca2+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

4.× 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

5.× 少数酶是RNA;激素不都是蛋白质。

6.× 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

7.× 双链DNA的空间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

8.×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9.× 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0.× 生物膜系统是针对细胞来说的。

11.× 蛋白质可能通过高尔基体进入溶酶体中。

12.× 所有细胞的边界都是细胞膜。

二、易错点2:有关物质运输、细胞代谢

1.(2023湖南T2C)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 )

2.(2022全国甲T4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 )

3.(2021浙江6月选考T4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 )

4.(2021江苏T19D改编)探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时,需要设置0℃、37℃和100℃三个温度进行实验( )

5.(2021湖南T3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 )

6.(2021湖南T7B)在暗反应阶段,CO2不能直接被还原( )

7.酶和激素都必须和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

8.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9.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既可用斐林试剂也可用碘液检测( )

10.若人体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生成的CO2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

11.细胞在适宜浓度的高渗溶液中都能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 )

【参考答案】

1.× 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生成水的场所。

2.× 此过程不需要O2直接参与。

3.× 协助扩散也需要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

4.× 设置的温度梯度较大,不能得到最适温度。

5.√

6.√ CO2需要经固定形成C3后被还原。

7.× 酶和底物特异性结合发挥作用。

8.√

9.× 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影响实验结果。

10.× 此时还可能存在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11.× 死细胞、动物细胞等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三、易错点3:有关细胞的生命历程

1.(2022浙江6月选考T4B)细胞凋亡仅发生于胚胎发育过程中( )

2.(2021河北T5A)细胞凋亡过程中不需要新合成蛋白质( )

3.(2021河北T5B)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 )

4.(2021河北T5D)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

5.(2020浙江7月选考T7C)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编程性细胞死亡实现的( )

6.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强,全能性越大( )

7.有丝分裂中中心体复制发生在前期,复制后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

8.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可看到的结构有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等( )

9.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但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10.原核生物主要进行二分裂,二分裂不是无丝分裂( )

11.任何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

12.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粒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

13.蛙的红细胞和人的红细胞形态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参考答案】

1.× 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凋亡。

2.× 细胞凋亡过程中会合成凋亡相关蛋白。

3.√

4.√

5.√

6.× 一般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全能性越小。

7.× 有丝分裂中中心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后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8.× 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

9.× 姐妹染色单体不是同源染色体。

10.√

11.× 只有能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12.×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

13.× 基因选择性表达是针对同一个体的不同种类细胞而言的。

四、易错点4:有关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

1.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普遍适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蓝细菌等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

2.摩尔根利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技有慧科东adc5件优软学b46c网量升限-司元b2117517公广途学

3.生物的性别都由性染色体决定( )

4.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原理是基因重组( )

5.调查遗传病遗传方式可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可以在人群中调查( )

6.“F1的短毛雌兔与长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体现出了性状分离现象( )

【参考答案】

1.× 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才遵循遗传规律。

2.× 线粒体等中的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

3.×

4.× 基因重组至少涉及两对等位基因。

5.√

6.× 性状分离是指出现了亲本没有的性状。

五、易错点5:有关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1.(2022广东T11A)原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正常增殖( )

2.(2022湖南T12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3.(2021湖南T8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 )

4.(2019天津T4A)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位点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

5.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 )

6.基因一般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发生基因突变( )

7.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或多倍体( )

8.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基因( )

9.二倍体生物花药离体培养后即可得到纯合子( )

10.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间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片段交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

11.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环境,植物会产生抗寒性变异( )

【参考答案】

1.× 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

2.√

3.× 变异是生物自身产生的,不是选择的结果。

4.× 基因突变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被识别。

5.√ 发生在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不能传递给后代。

6.× RNA一般为单链,易发生基因突变。

7.× 由配子发育来的个体,无论细胞含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8.√

9.× 此过程得到的是单倍体幼苗。

10.× 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11.× 环境只是对不同变异类型进行选择。

六、易错点6: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

1.(2023全国甲T3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

2.(2022浙江6月选考T19A)(题干信息说明:某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被动免疫( )

3.(2021山东T18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效应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

4.(2021山东T18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

5.(2021全国甲T3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

6.(2021河北T9A)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 )

7.(2020山东T8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

8.血液是内环境组成成分之一,血红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 )

9.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如果不能及时被分解或运走,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 )

10.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

11.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时,表现为植株停止生长( )

【参考答案】

1.× 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

2.×

3.× 前者属于酶解,后者属于细胞免疫。

4.×

5.× 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根>芽>茎;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6.×

7.× 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

8.× 血液和血红蛋白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9.√

10.√

11.× 抑制生长不是植株停止生长,而是比空白对照组生长更缓慢。

七、易错点7:有关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2023全国甲T5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

2.(2022浙江6月选考T20D)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

3.(2021全国甲T6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

4.(2021河北T12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5.(2020全国IT6A改编)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 )

6.(2020全国ⅢT6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

7.自养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

8.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可用于调查种群密度,但不能用于调查物种丰富度( )

9.一片玉米田中的玉米高低错落有致,说明该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

10.生态系统的结构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11.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富集物质的浓度也越高( )

12.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被取代的种群会消失( )

13.流入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指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

14.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

15.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量( )

【参考答案】

1.× 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

2.× 测定各营养级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3.×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不需要经历苔藓阶段。

4.×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东adc5费afb6心慧司点技元b21175174410软学b46c优限db4bec39广学-4149科b3b0西公网量途有智9b923785升件 5.×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

6.×

7.√

8.× 样方法可用于调查物种丰富度。

9.×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是针对群落来说的。

10.×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11.√

12.× 此过程中,种群被“取代”属于“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13.× 生产者不一定只有绿色植物。

14.×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

15.× 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应属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八、易错点8:有关生物技术与工程

1.制作泡菜与制作果酒一样,都需要氧气( )

2.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 )

3.果醋发酵时,用酸性重铬酸钾测定酒精含量变化,溶液灰绿色逐日加深( )

4.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时先调节pH再灭菌( )

5.平板涂布时涂布器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

6.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用固体培养基,接种工具都为接种环,都能计数( )

7.利用物理法和化学法,可以直接将两个植物细胞进行诱导融合( )

8.基因表达载体中含有启动子和密码子( )

9.PCR扩增时,50℃左右,引物与作为模板的单链DNA特定部位相互配对、结合( )

【参考答案】

1.×

2.√

3.× 溶液颜色应逐渐变浅。

4.√

5.× 涂布器使用前应灭菌而不是消毒。

6.× 平板划线法不能计数。

7.× 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应先去除细胞壁。

8.× 基因表达载体中不含密码子。

9.√

九、易错点9:有关教材基础实验

1.(2022北京T12C改编)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室温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后,在设定温度下保温( )

2.(2022广东T4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

3.(2021河北T3A)NaOH与CuSO4,配合使用在还原糖和蛋白质检测实验中作用不同( )

4.(2020江苏T17A)在新鲜的梨汁中加人要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

5.(2020山东T3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

6.(2020山东T3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或小( )

7.(2020全国ⅡT3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

8.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用低倍镜即可观察到( )

9.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羚中,有氧组为对照组。无氧组为实验组( )

10.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

11.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

12.绿叶中含量越多的光合色素,其在滤纸条上扩散得越快( )

1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 )

14.在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中,两个小桶中的小球总数量可以不同,但要保证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相等( )

【参考答案】

1.× 该实验应先保温再混合。

2.× 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

4.× 斐林试剂为蓝色。

5.√ 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6.× 此过程中,黑藻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7.× 该实验需用显微镜观察。

8.√

9.× 两组均是实验组。

10.×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

11.√

12.×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在滤纸条上扩散得越快。

13.√

14.√

来源: 华版文化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