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难点: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领导,片面抗战)
1.战略防御阶段
(1)淞沪会战: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的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2)太原会战:1937 年 9 月,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
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历时近一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徐州会战:1938 年 1 至 5 月,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1938 年 6 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10 月下旬,武汉会战结束,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战略相持阶段
件慧秀公方-术元术253e学有1bb4途0c41ff53东优方技司网限法升广4cb24af7软ae24科 1941 年 12 月,发生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领导,全面抗战)
1.敌后战场的开辟
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地道战、地雷战等多种形式的游击战争。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2.沦陷区的斗争
(1)积极开展抗日宣传。(2)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3)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3.百团大战
(1)特点: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
(2)意义:①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果,打破了日军“囚笼”。②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4.皖南事变
1941 年 1 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引发了中共和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等的抗议。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5.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
(1)表现:① 军事上: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②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实行民主选举。③ 经济上: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建设成效显著。
(2)意义(背):为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使根据地成为抗击日寇的坚强堡垒。
三、东方主战场
1.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
(2)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背)
(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战与美、英在太平洋对日作战密切联系起来。
(2)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
(3)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子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4)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4.国际地位的提高
(1)1942 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 26 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2)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3)1943 年 11 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4)同年,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又与10 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术点限法网43dec150升元术253e科广4cb24af74c94软ae24法4c43东公方95f7慧秀件6717有1bb4b3fefd61方点途0c41ff53优方西量法术学西92586c27司技5549c04a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
(1)目的: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2)召开:1945 年 4 至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3)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意义(背):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2.日本投降
(1)各方打击:1945 年 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8 月 8 日,苏联对日宣战:8 月 9 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与中国人民一道,迅速消灭日本关东军;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2)日本投降: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 月 2 日,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3)台湾光复:10 月 25 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背):(1)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3)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背)
(2)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3)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来源:1系学科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