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作用是: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解者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保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
4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所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要求能写出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图解)
43.能量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食物网形成原因:许多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45.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习稳定性等方面。
46.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7.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它的结构和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
48.池塘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49.一种生物灭绝可通过同一营养级其他生物来替代的方式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50.生物的多样性由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意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
51.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植物体吸收后,会在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超过外界环境。随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
52.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5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5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
科径学广习司限-97fa慧a7a0元7f6a术网有高技8f077d67公升根8019软途学fbd8a1fa1ef1东优件
5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57.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58.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5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60.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其中B细胞主要靠生产抗体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来源:点知高考生物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