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02.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03.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04.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305. 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草原上治虫、除杂草等。
306.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 等化学元素;“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所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要求能写出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图解
307. 能量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308.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309.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10. 食物网形成原因?许多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311.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什么?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习稳定性等方面。
312.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13. 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它的结构和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
314. 池塘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315. 一种生物灭绝可通过同一营养级其他生物来替代的方式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316. 生物的多样性由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意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
网上科80de软广学慧98b9东法48a5公e499b828af46途技径433b5837有-优件学升学费习元司限 317.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植物体吸收后,会在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超过外界环境。随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
318. 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 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319. 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320. 能量在 2 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 10%—20%
321.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22.真菌 PH5.0—6.0 细菌 PH6.5—7.5 放线菌 PH7.5—8.5
323.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24. 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325. 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326.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327. 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是 1—6 多肽分子,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328. 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329.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330. 效应 B 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331. 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332. 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333. 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334. 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tRNA 含 C H O N P S
335. 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336. 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337. 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
338. 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339.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或星射线周围聚集着很多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物理状态叫线粒体——提供能量
340. 纺锤体分裂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
341. 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342. 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344. 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是为了调节 PH
345. 物理诱导 :离心,震动,电刺激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PEG生物诱导 :灭火的病毒
346. 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某一时期,这个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347. 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 或 RNA,阮病毒仅具蛋白
348. 秋水仙素既能诱导基因突变又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这跟剂量有关)
349.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
350. 已获得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体质),可能不发生过敏反应(正常体质)
来源:帮帮高中资料库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