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江苏卷(化学)- 铜化合物性质

2025年10月31日 浏览:
2025年高考江苏卷

11. 探究含铜化合物性质的实验如下:

步骤Ⅰ 取一定量5%CuSO4溶液,加入适量浓氨水,产生蓝色沉淀。

步骤Ⅱ 将沉淀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氨水、稀盐酸,沉淀均完全溶解,溶液分别呈现深蓝色、蓝色。

步骤Ⅲ 向步骤Ⅱ所得的深蓝色溶液中插入一根打磨过的铁钉,无明显现象;继续加入稀盐酸,振荡后静置,产生少量气泡,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Ⅰ产生的蓝色沉淀为[Cu(NH3)4]SO4

B. 步骤Ⅱ的两份溶液中:c深蓝色(Cu2+) < c蓝色(Cu2+)

C. 步骤Ⅲ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铁钉遇深蓝色溶液迅速钝化

D. 步骤Ⅲ中产生气体、析出红色物质的反应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步骤Ⅰ中产生的蓝色沉淀是Cu(OH)2,而非[Cu(NH3)4]SO4。因为适量浓氨水与CuSO4溶液反应首先生成Cu(OH)2沉淀,过量氨水才会溶解沉淀形成络合物,A错误;

B.步骤Ⅱ中,深蓝色溶液(加入浓氨水)中的Cu2+因形成[Cu(NH3)4]2+络离子而浓度降低,而蓝色溶液(加入稀盐酸)中Cu2+可以自由移动,浓度较高。因此c深蓝色(Cu2+) < c蓝色(Cu2+),B正确;

C.步骤Ⅲ中无明显现象并非因铁钉钝化。铁在碱性溶液中不易钝化,且后续加入盐酸后有反应发生,说明铁未钝化。真正原因是络合物中Cu2+浓度过低,无法被Fe置换,C错误;

技限有8c57公途bb7b网司科优件软4ec7广学4a34方ad804de9东c135元心升学-点量慧 D.步骤Ⅲ中加入盐酸后,H+与NH3结合生成NH4+,导致配合物释放Cu2+,随后Fe与H+反应生成H2(气泡),并与Cu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D的反应式未体现H+的作用,与实际反应原理不符,D错误;

故选B。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