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又一重要途径,聚焦高新科技关键领域和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考核上分为竞赛生和非竞赛生。那么问题来了:
竞赛真的是进入强基的捷径吗?
强基和竞赛到底是什么关系?
哪些学生适合竞赛?
下面就让小编来与大家详细分析下吧~
强基与竞赛
1 强基计划:强基计划重点强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要是培养基础领域学科人才。参与强基计划考生的考核一般会涉及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其中会分竞赛入围和高考成绩入围。
2 竞赛:竞赛是学生通过“非高考成绩”入围考评方式,针对强基计划来说,五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较为符合。
3 强基与竞赛的关系:竞赛是入围强基的一种方式。
强基计划入围方式:
(1)Ⅰ类考生高考成绩入围者;
(2)Ⅱ类考生获得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可破格入围,不占第一类的名额。
Ⅰ类考生(靠高考成绩入围)
Ⅰ类考生:竞赛生、非竞赛生
竞赛生:省一/铜牌、省二/省三
1 省一/铜牌(校测优势入围有难度)
获得省一/铜牌考生(尤其是数理化三科),应对强基校测具有一定优势,例如北大校考难度偏难,清华考察速度与准确率。但入围相比有一定难度。
2 省二/省三(占比大)
这类考生大部分高考成绩都十分优秀,并且具有竞赛能力以及竞赛思维。相对于非竞赛生,省二/省三考生在校测上的优势也会更大。
3 非竞赛生
以高考成绩入围,薄弱点可能在校测。这类考生更加重视高考后的空档期,增加在校测上的竞争力。
这类考生整体建议:
(1)好好备考高考;
(2)报考与自身高考成绩相匹配的院校,切勿好高骛远。
Ⅱ类考生(靠竞赛破格入围)
此类考生优势:
(1)避开与非竞赛生入围名额竞争;
(2)笔试有优势,相对熟悉。
但整体上考生的录取与否还要看综合成绩,且想要被录取需要达到本省或本省本专业Ⅰ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
哪类学生适合竞赛
1
(1)明确目标—报考院校层次
清北、C9联盟、普通985大学、省属重点院校
(2)明确自身实力—参与竞赛能拿到名次
金牌、银牌、铜牌,省一、省二、省三
(3)明确升学方式
英才班、强基计划、三位一体,裸考
2
具体成绩院校结合分析
(1)若考清北这一层次院校,成绩好、有信心拿银牌及以上、可选择竞赛;
(2)若考排名较前985院校,成绩好、有信心拿银牌及以上(或者全科优秀,拿到省一及以上)可选择竞赛;
(3)若考省属重点大学,够拿到省二、省三,可选择竞赛。
3
结合外部条件具体分析
(1)竞赛学科基础好且兴趣足,可选择竞赛;
(2)竞赛准备时间充裕,可选择竞赛;
(3)做好竞赛与学习平衡,可选择竞赛。
参加竞赛值不值
利
1、从升学角度分析
(1)如果在五项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进入国家集训队,就可以免除高考保送清华北大,但是难度很大只有250个国集名额;
公有是限2d57得bb29升41b5智慧43a9途根广件学b4fa软优4823技元智科网-司东
(2)参加强基计划,达到标准破格入围竞争小;参加综合评价招生,初审通过率较高;
(3)获得数学竞赛得到金牌,基本上可以降一本线进北大数学英才班。
北大数学英才班
招生对象为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或有数学潜力、特长的高中生。
英才班初审要求不高,同学最低省三既可通过,除 数学竞赛生外,还有物理、化学竞赛生。没有拿到竞赛奖项的同学极大概率无法通过初审。
考生通过初审后,参加校测,测试内容涉及大学知识及竞赛知识,没有竞赛背景的同学通过初审,也很难最终入选。
2、从个人能力角度分析
竞赛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对课内成绩和高考有帮助。
弊
1、挤占课内知识学习时间,无法做到竞赛和日常学习的平衡。
2、竞赛内容难度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素养和学科兴趣,否则会很痛苦。
3、竞赛对于升学的作用是相对的,竞赛生同样要参与必要的考核环节,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依旧很高。
4、竞赛付出时间精力成本比较大,风险大。
总体来看,竞赛作为强基计划的一条优惠政策,对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进入名校的便捷敲门砖;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踏实备考才是根本。选择竞赛与否,还要具体对象具体分析,不可盲目跟风或者强求阻止。
来源:中教强基教育管理中心
编辑: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