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利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含有
等杂质)生产纯铜,流程示意图如下。
(1)矿石在焙烧前需粉碎,其作用是_______。
(2)的作用是利用其分解产生的
使矿石中的铜元素转化为
。
发生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矿石和过量按一定比例混合,取相同质量,在不同温度下焙烧相同时间,测得:“吸收”过程氨吸收率和“浸铜”过程铜浸出率变化如图;
和
时,固体B中所含铜、铁的主要物质如表。
①温度低于,随焙烧温度升高,铜浸出率显著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
②温度高于,根据焙烧时可能发生的反应,解释铜浸出率随焙烧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
(4)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置换过程中加入Fe的目的_______。
(5)粗铜经酸浸处理,再进行电解精炼;电解时用酸化的溶液做电解液,并维持一定的
和
。粗铜若未经酸浸处理,消耗相同电量时,会降低得到纯铜的量,原因是_______。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学科优软秀网有费升技慧高4082公司限广西途66b4cdfb-b2604343东元件
(2)
(3) ①. 温度低于,随焙烧温度升高,
分解产生的
增多,可溶物
含量增加,故铜浸出率显著增加 ②. 温度高于
,随焙烧温度升高发生反应:
,
和
转化成难溶于水的
,铜浸出率降低
(4)
(5)粗铜若未经酸浸处理,其中杂质Fe会参与放电,则消耗相同电量时,会降低得到纯铜的量
【解析】
【分析】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有SiO2等杂质)粉碎后加入硫酸铵通入空气焙烧,黄铜矿在硫酸铵生成的SO3作用下,转化成CuSO4,得到的混合气体中主要含NH3,用硫酸吸收,得到硫酸铵,是溶液A的主要溶质,可以循环利用,固体B为SiO2、CuSO4及含铁的化合物,加水分离,主要形成含硫酸铜的滤液和含SiO2的滤渣,分别为滤液C和滤渣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置换得到粗铜和FeSO4,粗铜再精炼可以得到纯铜。
【小问1详解】
黄铜矿的矿石在焙烧前需粉碎,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小问2详解】
铵盐不稳定,易分解,分解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中有NH3和SO3,故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3详解】
①由图,温度低于425℃,随焙烧温度升高,铜浸出率显著增大,是因为温度低于425℃,随焙烧温度升高,(NH4)2SO4分解产生的SO3增多,可溶物CuSO4含量增加,故铜浸出率显著增加;
②温度高于425℃,随焙烧温度升高,CuFeS2和CuSO4转化成难溶于水的CuO,发生反应4CuFeS2+17O2+2CuSO46CuO+2Fe2(SO4)3+4SO3,铜浸出率降低;
【小问4详解】
加入Fe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粗铜中含有Fe杂质,加酸可以除Fe,但粗铜若未经酸浸处理,其中杂质Fe会参与放电,则消耗相同电量时,会降低得到纯铜的量。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