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湖南卷(政治)-政治与法治

2025年05月06日 浏览:
2024年高考湖南卷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2022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转移净收入情况

材料一

(注: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人均可支配转移净收入增长为名义增长)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政策启示。

优422c公03ae软智有0be8学科c066ae5c司技升径途学的8ece限是元得广97c24132网心件慧东9cbe6e04- 材料二 近年来,湖南以乡村治理为载体,大力推进“和美湘村”建设。某地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后备干部等优秀分子同五户左右群众建立互助组,实现“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消除基层治理盲区;立足民族融合聚居的实际,充分享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完善民族自治共治,促进民族团结、乡村发展;通过集体议事、共建共治等方式,实现治理工作思路由“农民依靠”向“依靠农民”转变;积极组织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训工程,培养“法律明白人”参与调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法治宣传工作。2023年,该地有两村入选省级“和美湘村”示范村。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述该地“和美湘村”建设中的举措对乡村治理的示范价值。

【答案】(1)关系: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是构成其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净收入的增加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创造动力,对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启示: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加财政转移支出,提高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基层治理形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民族方针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好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平等团结,推动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拓宽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受益者。加强法治宣传力度,增强基层社会的法治意识,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湖南推进“和美湘村”建设

考点考查: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基层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治社会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小问1详解】

有0be8学ae43元得学科c066ae5c技径公03ae-慧升径优422c软智93b2途8cf09ca2件81fa高网心东9cbe6e04928e高限是智司学的8ece广97c2413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分析我国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政策启示,考生可以调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由图表中2018—2022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转移净收入情况→可联系教材知识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是构成其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净收入的增加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创造动力,对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关系)

关键词②:由图表可知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是构成其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联系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加财政转移支出,提高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启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考查的范围是政治与法治知识,要求阐述该地“和美湘村”建设中的举措对乡村治理的示范价值,考生可以调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基层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治社会等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后备干部等优秀分子同五户左右群众建立互助组,实现“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消除基层治理盲区→可联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基层治理形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学的8ece途8cf09ca245343f571b42fe2f东9cbe6e04928e高49c0司科c066ae5c法方慧件81fa高智智元得学广97c24132技径公03ae优422c网心习有0be8学ae43软智93b2术限是智2a26ca2541de升径 关键词②:立足民族融合聚居的实际,充分享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完善民族自治共治,促进民族团结、乡村发展→可联系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民族方针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好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平等团结,推动民族地区发展。

关键词③:通过集体议事、共建共治等方式,实现治理工作思路由“农民依靠”向“依靠农民”转变→可联系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拓宽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受益者。

关键词④:积极组织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训工程,培养“法律明白人”参与调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法治宣传工作→可联系加强法治宣传力度,增强基层社会的法治意识,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