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核心知识

2025年08月06日 浏览:

一、解决的问题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本质与核心--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全程人民民主);总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制度保障—人大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实现形式—两会(国家层面)--人代会和政协会、两委(基层层面)—党委会和村(居)委会。

二、重点考点

第一部分: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先进性:(1)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

(2)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为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法宝。

(3)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领导:

(1)党是执政党、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

(2)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技学元公途升优43e74ac9司-费限件广网根406c7610科慧软43e8学有东 (3)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4)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宪执政。

(5)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2.协商民主

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的渠道主要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才优势,与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国的政党制度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第二部分:人民当家作主

1.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参与村(居)民自治。机构----村(居)委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而非基层国家政权);内容----参与村(居)委会中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意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性工程、人民直接当家自主的有效途径等。

基层民主自治:两个机构——村委会、居委会(这是组织形式不能创新,但实践形式、管理形式可以创新)、三治相结合——自治、德治和法治,三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村(居)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相结合,四共——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相统一、五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法治政府:

(1)内涵: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

(2)要求: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法治框架内运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慧学司-费966b4bd7限上软43e8量东广优43e74ac9学f7fc升科秀有技学途元4ac9件公网根406c7610 (3)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执行)——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监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对工作人员要求)。

(4)推进严格执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完善执法程序、坚持规范执法——坚持公正执法——坚持文明执法。

3.人大:两主体,一原则:人大代表一人大一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地位):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职权:①立法权②决定权 ③任免权 ④监督权(全国人大:最高立法、决定、任免、监督权)

【人大代表】职权:①提案权②审议权 ③质询权 ④表决权;义务、职责(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意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帮助政府推进工作;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表现在:

①人大和人民 ②人大与“一府、两院、一委”(横向国家机关关系)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国家监察委都由同级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中央和地方(纵向国家机关关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民族关系:二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四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三部分: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原则(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法治国家:内涵(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具体内容(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要求(需要加强推进宪法实施与监督、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法治政府:参见上面内容

4.法治社会:内涵(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具体表现(①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②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③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要求(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②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升根bf43网根406c7610元4ac95eca4477方司途费-费966b4bd7东径限上163b56cf学f7fc件上软43e8量公慧学有201260da技学46159378广3cab5ea104c5科秀法量优43e74ac9

5.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一:科学立法内涵(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标准(①体现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适合中国的良法。②符合国情和实际。③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具体做法(要依法立法——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第二:严格执法内涵(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求(①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求。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②完善执法程序、坚持规范执法。③坚持公正执法。④坚持文明执法。)

第三:公正司法内涵(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要求(①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②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④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第四:全民守法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具体要求(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如何推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投身依法治国实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来源:帮帮高中资料库

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