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蔡襄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他任福州知府时,修复五塘等水利设施,“以溉民田,民以为利”。他知泉州时,晋江县东南有龟湖塘,环塘而居的有林、黄、苏、郑四姓,天旱时常因用水纠纷引起械斗。蔡襄为此制定《龟湖塘规》,规定由四姓分管堤岸。据《晋江县志》记载,自蔡襄制定塘规后至明朝五百年间,粮食增产常二三倍于他乡。乡人称他为“近郭水利之最大者”。
——摘编自蔡金发主编《蔡襄及其家世》等
限a880网公有a4b4bc2b4bc99c583bb7广ed8e途f9b8东是件习软-智习4f8a学高技学元升科慧优6b84的司 材料二 道光年间,林则徐主政江苏十余载,以治水为要务,足迹遍及全省各地。苏州府、松江府境内的江河淤塞成患,林则徐主持疏浚娄江、白茆河,首创“海口筑坝设闸”之法,外御海潮倒灌,内泄洪涝入海。他主张“以工代赈”,征民夫浚河,既解民饥馑又治水患。林则徐带人在丹阳上下练湖之间挑挖引河,确保漕运畅通。百姓感念“林公过处,水患化甘霖”。
——摘编自杨国桢《林则徐传》等
材料三 广东雷州半岛,由于缺乏蓄水工程,雨季常常泛滥,旱季土地龟裂。为解决群众困难,在党的领导下,湛江地方政府决定修建水库和运河。从1958年起,湛江先后动员30万人,90%是35岁以下的青年。施工中除使用少量现代机械外,技术人员还自制空中运土车、牵引车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建成了鹤地水库,开凿了贯穿雷州半岛的“青年运河”,结束了十年九旱的局面。
——摘编自黄圣《湛江雷州青年运河志》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蔡襄和林则徐治水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湛江治水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今治水的共同经验。
【答案】(1)蔡襄治水的举措:修复水利设施;制定用水规约;保障长期效益。林则徐治水的举措:疏浚河道防洪涝;创新工程技术;推行“以工代赈”;保障漕运畅通。
(2)特点:政府主导与党的领导相统一;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技术自力更生;工程综合性强;成效显著。
(3)经验:工程修复与新建并重,注重技术创新;规范制度与科学管理;以民为本并整合社会力量;长效治理并注重综合效益。
网习4924公学高a1723597东是b022费广ed8e量慧高途f9b8有a4b4bc2b4bc99c583bb7优6b84的软技学ea71费限a8809207司41ea元科升件习西-智习4f8a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北宋和晚清(中国)。蔡襄治水的举措:根据材料“修复五塘等水利设施”可知,修复水利设施;根据材料“蔡襄为此制定《龟湖塘规》”可知,制定用水规约;根据材料“自蔡襄制定塘规后至明朝五百年间,粮食增产常二三倍于他乡”可知,保障长期效益。林则徐治水的举措:根据材料“林则徐主持疏浚娄江、白茆河”可知,疏浚河道防洪涝;根据材料“首创‘海口筑坝设闸’之法”可知,创新工程技术;根据材料“他主张‘以工代赈’,”可知,推行“以工代赈”;根据材料“林则徐带人在丹阳上下练湖之间挑挖引河,确保漕运畅通”可知,保障漕运畅通。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在党的领导下,湛江地方政府决定修建水库和运河。”可知,政府主导与党的领导相统一;根据材料“1958年起,湛江先后动员30万人,90%是35岁以下的青年”可知,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根据材料“施工中除使用少量现代机械外,技术人员还自制空中运土车、牵引车等”可知,技术自力更生;根据材料“他们建成了鹤地水库,开凿了贯穿雷州半岛的‘青年运河’,”可知,工程综合性强;根据材料“他们建成了鹤地水库,开凿了贯穿雷州半岛的‘青年运河’,结束了十年九旱的局面。”可知,成效显著。
【小问3详解】
广ed8e量技学ea71费-智习4f8a学高a1723597限a88092070c7a639d元软途f9b8网习4924东是b022费量司41ea8952842d公da010d2e有a4b4bc2b4bc99c583bb7升上科件习西慧高优6b84的
本题是认识题,时空是古近现代的中国。经验:根据材料“修复五塘等水利设施”“首创‘海口筑坝设闸’之法”可知,工程修复与新建并重,注重技术创新;根据材料“蔡襄为此制定《龟湖塘规》”“林则徐主持疏浚娄江、白茆河”“外御海潮倒灌,内泄洪涝入海”“既解民饥馑又治水患”可知,规范制度与科学管理;根据材料“他主张‘以工代赈’,”“1958年起,湛江先后动员30万人,90%是35岁以下的青年”可知,以民为本并整合社会力量;根据材料“自蔡襄制定塘规后至明朝五百年间,粮食增产常二三倍于他乡”“外御海潮倒灌,内泄洪涝入海”“他们建成了鹤地水库,开凿了贯穿雷州半岛的‘青年运河’,”可知,长效治理并注重综合效益。编辑:小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