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700203 >正文
这是第一篇 高考历史——高考热点-五四运动100周年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020年11月12日 浏览: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经济恢复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恢复:经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落后。

(2)时间:1953——1957

(3)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

技高4de5是优公件升是41a8司广点习限慧443f4d88东有高元2a9c科c970途习网f299bd20-学软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

(1)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2)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探索与失误

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

(2)内容:①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大跃进:“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3)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4)结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纠正失误

(1)措施: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2)结果: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

“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

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3、调整

(1)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优4b76升是41a849bc67f2be79有高慧443f4d88限4173司软径学上上网f299bd20科c970西c1d21c7a东途习方技高4de5是公15e9af4c习费广点习元2a9c4502点-a308件 (2)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但不久,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形势又陷人混乱。